我国实体书店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新华发行集团 |发布时间:2013-05-13 00:00:00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各省(区、市)实体书店分布密度,总结了我国实体书店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从经营成本、供给竞争和需求差异三方面剖析了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完善我国实体书店空间布局的建议。

近几年来,由于网络书店和数字阅读的冲击,不少实体书店纷纷倒闭,书店数量、规模大幅度萎缩,实体书店的发展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将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建立覆盖城乡的出版物发行网络体系,成为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必然趋势,因此,分析实体书店的空间分布规律并研究其动力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作为选题,以期对我国零售业空间分布研究进行补充,也为把握实体书店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制定相关空间规划提供政策参考。

一、数据来源

鉴于目前官方未提供实体书店的相关统计数据,本文采用谷歌地图搜索引擎,粗算全国各省(区、市)实体书店数量,并结合《2011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区、市)常住人口统计数据,进一步计算出各省(区、市)实体书店分布密度(以万人均书店拥有量为衡量指标),以此来描述我国各省(区、市)实体书店分布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种电子地图对实体书店数量的统计口径不同,数据差距较大,通过对比选择后,本文采用定位精准、统计全面、数据口径最小的谷歌地图为数据源。此外,由于我国各地区地理条件差异巨大,西部地区如新疆、西藏等区,其实际可利用面积占比相对较少,书店分布稀疏是必然的。相比之下,本文选择万人均书店拥有量,而非部分文献采用的单位面积书店数作为实体书店分布密度指标,[1]解释实体书店分布状况更具合理性、参考性。

二、我国实体书店空间分布特征

由我国各省(区、市)实体书店数量和常住人口数计算得出其实体书店分布密度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我国实体书店分布密度由东部向中部、西部整体呈现出递增的态势,全国实体书店分布密度为6.38,东部地带为2.19,中部地带为3.98,西部地带为11.82,东、中部地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带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与东、中部地带差距较大。与各省(区、市)人均gdp对比分析可知(见图1),随着实体书店分布密度由低到高的排列,人均gdp大致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除重庆、海南、贵州、云南、四川外),采用对数回归分析类型的趋势线也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即实体书店分布密度与人均gdp基本呈现出反相关的关系,像北京、上海、广州这类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书店拥有量相对较少,而西藏、甘肃、青海等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人均书店拥有量相对较高。

从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尺度进行比较可知(见图2),除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外,其余经济区实体书店密度与其经济发达程度基本呈反相关。

此外,采用与本文相同的数据测算方法同样可以得到伦敦、纽约、东京三大都市的书店密度分别为4.8、3.8和3.8,而我国四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的书店密度分别为1.6、1.9、1.3和0.2,由此可知,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相比,我国大都市的书店密度整体偏小,城市书店的数量远远不足。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一般而言,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文化娱乐用品的需求和消费性支出较多,投资书店的资金也更充裕,但实体书店分布密度却呈现出大致相反的态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种投资都比较紧张,实体书店分布密度反而较大。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实体书店经营成本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是实体书店经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低对实体书店的规模和服务范围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影响实体书店的分布密度。从全国各省(区、市)批发、零售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数据[2]和实体书店密度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见图3),人工成本和实体书店密度基本呈反相关。与欠发达地区比较,发达地区人工成本较高,是造成实体书店经营成本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从而导致实体书店门槛规模较高,分布密度偏小;反之亦然。

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是衡量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和房价水平的综合指标,本文选用该指标表示各地的承租能力。由2011年我国各省(区、市)房价收入比数据[3]和实体书店密度对比分析可知(见图3),我国各省(区、市)房租压力和实体书店密度基本呈反相关。即像广东、天津、北京、上海、海南等房租成本明显偏大的地区,其实体书店密度明显偏小,这也解释了海南省在图1中反常的原因;而像内蒙古、青海、甘肃等房租成本明显偏小的地区,其实体书店密度明显偏大。

2.电子商务的冲击使得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在快递业务支撑下,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截止到2011年12月,国内b2c、c2c与其他网络零售类电商模式企业数已达20750家,同比增长43.1%;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03亿,同比增长28.5%。[4]网上书店低廉的价格、快捷方便的结算和配送方式,吸引了很多购书者,占了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互联网、物流配送及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支撑,三者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有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物流配送综合排名前5位的省(区、市)为广东、山东、上海、江苏和浙江,综合排名后5位的省(区、市)有新疆、宁夏、青海、西藏和甘肃。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检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市等经济发达的东部部分省市[4](见图4)。综合考虑三个指标的空间差异,可以看出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地区网络购物供给水平较高,电子商务对实体书店冲击较大,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缩小,分布密度降低;而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甘肃等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地区网络购物供给水平较低,电子商务对实体书店冲击较小,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和分布密度均未受到较大影响,这也解释了我国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相对其他经济区实体书店密度明显偏大的原因。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但其实体书店密度很小,主要归因于其电子商务基础完善和网购市场的快速发展。

这样,互联网普及率、物流业发展水平和电子商务企业分布共同影响了各省(区、市)网上书店的覆盖率,导致市场供给水平不均,进而影响到了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和分布密度。

3.消费者消费观念存在地区差异,影响到实体书店的地区分布

电子商务从供给的角度冲击了实体书店的市场,读者的购书习惯和读书方式的改变则从需求的角度挤压了实体书店的市场空间。网络书店是不需要传统书店,而数字出版则是不需要实体书,二者分别以各自的优势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均挤占了原实体书店的部分客源市场,进而影响到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这一消费群体的分布也不均衡,即消费者读书、购书模式的选择存在地区差异,对实体书店市场影响也不同。从我国七大区域网购渗透率[5]来看(见表1),华东、西南、华南三个区域均超过30%,而华中、华北、东北、西北四个区域较低,即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网购渗透率更高,网民更倾向于选择网购这一方式购书。

四、完善我国书店空间布局的建议

目前,我国实体书店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在高昂租金和网络书店的夹击下,越来越多的书店陷入经营困境,导致我国书店分布不均衡,东、中、西部书店密度落差较大;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相比,我国大都市的书店密度整体偏小,城市书店的数量还远远不足。

书店属于公共服务设施,直接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且书店一般分布在城市,它应该在数量和质量上、在时空分布上与城市建设同步配套。为完善我国书店的空间布局,建议将其纳入城市规划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针对不同规模等级、职能类型的城市配置相应数量、不同级别的书店体系,再根据区位理论确定具体书店的选址。书店的级别可根据其职能、规模等指标确定,高级别的书店应该具备低级别书店的所有职能,城市的规模越大,高级别的书店数量应该越多,反之亦然;不同职能类型的城市还应配置专职书店,这样,每个城市都会形成大、中、小分级配置,不同职能类型相互补充、吸引,范围全覆盖的书店体系,以优化我国书店的空间布局,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需求。

针对电子商务的冲击力度和发展势头,实体书店面临的来自消费需求模式转变和外部竞争压力的冲击将会持续放大,这就促使实体书店的创新转型成为了当务之急。基于此,笔者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是书店可以利用自身多年品牌信誉优势,增设网络书店的业务。由于买书读者多为本地读者,在配送时间上,实体书店明显比异地的网店有优势,这样可以极大地缓解电子商务的冲击。另一方面,实体书店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图书销售模式,开展特色化营销和多种经营服务,实现多元化发展。比如有的可以通过举行提升公众阅读兴趣和水准的讲座、沙龙、朗读会等,向读者群进一步传输文化理念,巩固其品牌价值;有的可以结合书店的特点,打造提供休闲、餐饮条件的书吧,为读者创造更好的文化消费场所等。(摘自出版发行研究)